当前位置: 笔下小说> 其他类型> 诡道读书人> 第86章《岁暮到家》(2/5)

第86章《岁暮到家》(2/5)

下云丰后没多久便辞世了?本官长这么大,与母亲不过分离四月,便魂牵梦萦,朝思夜想。”m166xscc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今天,本官便以‘母亲’为主题,既是赠予云丰,又算是聊表本官与母亲分隔两地的思念之情。”

    姜陵提笔沾墨,当场作写。

    《岁暮到家》

    ——赠席越彬以此共勉。

    “爱子心无尽,归家喜及辰。

    寒衣针线密,家信未有期。

    见面怜清瘦,呼儿问苦辛。

    低徊愧人子,不敢叹风尘。”

    董咏志神念落在姜陵面前的桌案,姜陵这边落下一字,他那边跟着念出。

    此诗在还未作完的时候,便将所有人的心神都吸引了过去。

    司鱼的眼中罕见地流露出了异色,摸了摸身前的黑胖。

    这首诗整体平白直抒,诗意简明扼要,就连旁听席里一些目不识丁的妇人,都能理解其真义。

    姜陵先是以母亲的视角,说“最高兴的事情,莫过于在外的游子及时归来”。

    随后又以寥寥数笔,给众人展现出了数幅截然不同,但文意一致的画面……

    无人的家中,母亲在寂静中犹自地缝纫衣服、看见孩子归来,惊喜中,又察觉孩子身材瘦了,这才忍不住询问对方在外过的辛不辛苦。

    最后一句,姜陵又回归了作为“孩子”的视角,阐述了自己心中的惭愧,已经不忍再诉说外面的风尘。

    其中深意,不是所有人都明白的。

    所以董咏志适时开口,以教师的视角,深入浅出的解析了整首诗作,听得不少人恍然大悟,面露感激。

    但董咏志还有一点没有说。

    身为蕴灵境的读书人,豫州学宫的老教师,他不可能忘记,所以只能有一个解释——

    他刻意忽略了它。

    那就是诗作的第二句——家信未有期。

    为什么家信会不见归期?

    董咏志自然知道答案,他甚至可以想象到那一幕画面。

    每一个寂静的夜晚里,与母亲分隔两地的姜陵都要饱尝相思之苦。

    但他却因害怕席家发现自己还活着的消息,所以一封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