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千八百四十四章 文人的弯弯绕(1/3)
“朝考的第一名也有个称呼,叫‘朝元’,之后会先授与朝元和‘传胪’,即殿试探花之后的第四名,二甲第一名翰林院的职务,剩下的那些人,则根据各人的复试、殿试、朝考三次成绩的情况授予官职,优等的授庶吉士,次一等授六部主事,直至知县等官职。”“那这个三甲进士第七十五名,朝考四十七名,意思就是说自己考得还行?”李一佳已经被这一二三甲给绕得稀里糊涂了。“其实吧,细论这些的意义已经不大了。”周至分析着这块牌子:“这位胡进士名列三甲七十五名,加上一甲二甲,我们姑且按那一科五十人算,他的进士总名次就是一百二十五名。”“朝考除了朝元能够和二甲第一名的传胪得授翰林,也能挤进皇帝秘书班子,幸运成为最硬牌子的‘天子门生’意外,其余的命运就都是庶吉士,六部,以及知县等等。”“胡进士朝考第四十七名其实是不错的名次,如果那一科的一二甲按五十人算,三甲按三百人算,进士总数就是三百五十人,除去直接给官的状元榜眼探花传胪,三百四十六人里排到第四十七,这个成绩算是中上流,多半能够在六部混一个小官职。”“如果那一科三甲只有一百人的话,进士总数就是一百五十人,除去前头四位,一百四十六名里拍五十三,那就只有外放到州县了。”“不过我估计这位胡进士所在的那一科录取的人数不少,他多半混到了六部里去了。”“这是怎么看出来的?”李一佳不知道周至是如何推断出来的,只看这块大匾上的文字,完全没有头绪。“因为在古代,京官出身和州县出身,是一道天然的分水岭,意味着起点就不一样了。”“这就好像西方的谚语,条条大路通罗马,可有些人,一出生就在罗马。”“按照京官外放普提一级论,进士留京,就已经可以比大多数被外放州县的同科少奋斗五到十年。”“哦,难怪这个胡进士这么重视朝考名次,将之写到了自己进士名次的后边,意思就是强调自己虽然是三甲,但也是留在京城的三甲,和剩下的大多数三甲是不一样的。”黄瑞山点头道。周至对黄瑞山刮目相看,这小子平日里看着挺木讷的,只知道默默做事,其实还挺聪明呢。周至笑道:“是的,其实还有一个线索,这个胡进士在暗搓搓地自抬身价。”“这又怎么说?”李一佳感觉自己好笨。“很简单啊,因为胡进士朝考这个名次,要是放到殿试的成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