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笔下小说> 都市言情> 重生之乘风而起> 第两千八百四十二章 一堆冒牌进士(1/3)

第两千八百四十二章 一堆冒牌进士(1/3)

    巷口靠北关北一侧,还嵌有功德碑和禁止碑,功德碑是参与了会理古城建设和慈善捐款的一些人名,禁止碑则是关于环境保护,市政管理的一些地方规约。乡规民约,这是中国封建王朝地方治理的一大特色产物,源于宋朝,一直延续到民国。西成巷的这两口碑,则是立于清光绪十一年,距今刚好一百一十一年。如果是一行外行人来逛巷子看古建,得不到多少收获,但是跟着一个行家来游玩就不一样了,国学就是一张立体的大网,随便抓住一个点就可以照着各个维度扩展出一大堆的有趣的知识,比如一个万寿宫,就牵扯出一部移民史,一个北五省会馆和湖湘会馆,就说明古代会理关贸易之盛,这就有牵扯出了乾隆朝曾经让经济盛极一时的“滇铜京运”和后来的“云南铜案”。最鼎盛的时候,建龙超通过古道向京中输送铜料达一千六百万斤,占当时铸币用铜的百分之八十,极大地提振了经济流通。各地商贾纷至沓来,在会理集中,创造出了“十省会馆”的会馆文化,直接催生出了一座精致的会理古城。加上大量以“商屯”,“军屯”而来的人口,又打乱了会理古城的原始社会家族结构,让会理城变成了一个“外籍移民城市”,创造出了南北风味集中的饮食文化和家居文化。这些外来人口又提升了会理城的文化水平,不少人家子弟中举,中进士,步入官场,这些人家大多集中在一条巷子里,最后被大家叫成了“科甲巷”。科甲巷位于会理古城北街东北侧,巷内多为明清建筑,因巷子里胡、龚、杨、吴、邹、周姓为主的几个大户人家中,均出了科考获得成就之士,于是在大门悬挂“进士第”“大夫第”等匾牌。这些牌匾在曾经的一段历史时期中肯定是消失过的,但是如今有神奇地重新出现,还被当地文保单位要求再次挂上门楣,也是不得不说的一奇了。一边走着,周至一边给大家科普古代建筑与主人身份的对应关系。“古代大户人家门口两侧会有一对石头雕刻的装饰物,叫做‘门当’,通过门当就能够辨识出这家主人的身份地位,有个成语叫门当户对,说得就是这个了。”“这箱子里的门当下方都是方形,象征着书箱,箱子上面的雕刻是梅兰竹菊牡丹凤凰等图案,象征这书香门第。如果是高官家庭,书箱上面是一个圆鼓,鼓上立着狮子,大象;如果是低级官员,那就只有扁扁的雕饰,象征着砚台。”“也不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