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千八百四十章 学选羊肉(1/3)
店里的主食就是面条,姚树成还开动脑筋,还专门请人在店里做“白面锅魁”,用来夹小笼蒸牛肉,将销售变得“快餐化”,生意变得越发火爆。在经营上动了不少脑筋。抗日战争时期,姚有一个吃货朋友是放电影的,当时电影是个很新鲜时髦玩意儿,有钱人家都争相观赏。他便请这位朋友帮忙把“治德号”的经营品种、特色、招牌、地址“打玻璃”,也就是制作成了幻灯片做广告宣传。同时,他还给对风味品质和服务提出意见与建议的顾客减价或免单。这一来,“治德号”的生意和名声在蜀都四门炸响开来。而最早的“治文号”,在如此强劲地竞争情势下,虽费尽心机、几经挣扎,仍无力抗争,终于在抗战尚未结束,就悄然歇业了。但福兮祸所依,“治德号”的生意达到鼎盛后,短短数年,姚树成就积累了大量钱财,有了前便开始买田置地,终于在四九年前,把自己变成了蜀都颇有名气的大户大地主。后来经过公私合营,几经搬迁,治德号最终还是生存了下来,不过主人变了,味道也变了,反倒是白面锅盔夹牛肉笼笼的做法传播到了嘉州,成了嘉州颇受欢迎的“卡饼”。而老爷子后来经历的那些苦楚,也就不用提了。相比下来,蓝光璧老爷子的做法,不得不让周至都赞一句——聪明!今天聊得高兴,吃得开心,等到从杏花村出来,月亮都已经爬上了半空。接近高原的夏天一到入夜就凉爽无比,而凉山州的月亮亮堂到不需要路灯,走夜路都不费劲,而西成巷里的青石板大道中间已经不知道北走了都少的年头,走得光亮如镜,月光反射下,青石板路就如同泼上了一片水光。这一刻,夜凉如洗,月光如水完全具象化了。第二天一大早,所有人都还在睡懒觉,周至却已经起来了,他也是兴致特别,跟着蓝桂云去菜市场进货,顺便看希奇。现在是凉山州野生菌菇的高产季节,但即便如此还是要去得早,才能够从周围山上下来的彝族老乡那里买到好货。周至也认真地了解了一番各种菌菇的价格,他在联和乡都是吃娃子们带来学校的“孝敬”,只有麦小苗偶尔兴致来了,才会拉上他,让娃子们带着进山一趟亲自采。但是从来没有花钱买过,这回算是补上了这一课。第二课就是选羊肉。其实周至对羊已经不算陌生了,但是却是彝语体系,而且彝族人做羊完全没有其它民族那样讲究,一般就是熬汤或者烧烤,对于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