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笔下小说> 其他类型> 秦时记事> 第152章 柿饼闲谈(2/7)

第152章 柿饼闲谈(2/7)

后格外踊跃的众人就已经把话全说尽了。



    “一般都怎么卖?要交税吗?”



    秦时慢慢问着,身侧有刀笔吏正在疯狂记载。



    “一斗鲜柿果约要5枚半两。听闻在咸阳城会更贵一些,能卖8枚。只咱们频阳到处都是柿果,因而便卖不上价。”



    “若储存好,待到好年节时贩卖,一斗腌柿也能卖6枚。干柿片则能卖8枚一斤。”



    “税也要交的,小人们不曾逃税,若去贩卖,要交【什一税】,十枚抽一枚。”



    叽叽喳喳查漏补缺,说的格外详细。



    此时1枚秦半两的购买力约等于后世的2-5块钱,一斗柿子因为储存方式的不同,大约在2-6斤左右。



    如此,可算高购买力了。



    当然了,这仅限于低端作物。



    若是更高端的盐糖布帛等,秦半两又显得格外不值钱了。



    秦时一边含笑点头,一边又接着追问:“既然腌柿和干柿能在年节时卖的更贵些,怎么还要卖鲜柿果呢?”



    贵人的问题一点不难,童子们都能答得上来。



    只是涉及到制作方面,他们就不如大人们仔细了。



    倒是妇人们对此很有一番牢骚。



    聊的久了,对方又一直含笑垂问他们这些小事,于是便也不觉得有什么害怕的了。



    此时说到兴头上,竟也有两分村头闲聊的滋味。



    “唉!贵人有所不知,这柿果并不是在枝头就能熟得甜蜜蜜的,需要咱们在青中转黄时就赶紧摘下来,然后放在瓮中,再放一枚梨果或者苌楚果,这样遮盖上三五天才会成熟。”



    “否则就是涩的。”



    “只是做成腌柿,需要催的将熟未熟、还带着硬度时才可做,用生石灰也常调配不好,做出来的不成……”



    秦时哑然。



    如今没有食品级生石灰,普通百姓用的都是工业级,粗糙且未过滤,失败率自然高了。



    但因为添加量极少,大家吃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