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1章 商人市籍(2/4)
,就算大王不开口,她得知后也要争取一下的!
毕竟马车的通勤时间,当真是一分一秒摇摇晃晃硬挨过去的。
她赶紧谢恩,但吹捧的话却没再说了——再说下去听厌倦了,下次就该没话说了。
而此刻,宫厨已经快手快脚呈上汤饼等物。
只如今八月初,实在无甚鲜果可以享用,献来献去,也就只有几枚青枣。
秦时倒也不挑剔,见姬衡开始动筷,也跟着吃得格外满足。
啊呀!脑力消耗干净后,就需要这些碳水呀!
只在此刻她又想起,如今秦国完全没什么经济环境可言,诸柘糖就算做出来了,又能替国库赚几个钱呢?
别说经济环境了,豪强大族除外,若非迫不得已,普通人是绝不会去做商贩的。
此时对商贩的税收名为【算赋】。
算赋的具体征收条例已不可考,但秦时曾看过推测,大约是全部财产的20%~30%。
也就是说,手上有100,就要交30的税。
这就完了吗?并没有。
身为商人,需有市籍。有此籍贯的同样也要收商税。
既,市税,关税。
交易时要产生税,经过重重关卡时同样也要产生税。
这样可以了吗?
还没有。
整个国家上下秉行耕战系统,商人不事生产,在严苛的法家思想下被认为是末流。
既然是末流,那么全民服兵役的义务暂不必说,还要承担修宫殿、修路、修水利等一切劳役活动。
这样总可以了吧?
还不行。
他们还需要执行一种特殊的征役——戍役。
也就是说假如大王将某地打了下来,需要那里有大秦的子民,就会优先把有市籍的人迁移过去。
而在古代,背井离乡远不是轻飘飘一句话,通常在路途中就代表着死亡。
秦时想到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