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60 刺史雅兴,礼佛虔诚(1/5)
汴州的相国寺历史悠久,始建于北齐年间,据说这寺址乃是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国信陵君的宅邸。
寺庙最初名为建国寺,初唐时毁于战火,后来又经重建。唐睿宗李旦以相王而继大统,于是便诏改建国寺为大相国寺,并出内帑加以扩建,使得这座寺庙成为整个河南地区都首屈一指的名刹。
相国寺有这样的渊源,使得这寺庙也成为左近善男信女和世道名流往来聚会的场所,寺庙中有一座禅院用以存放和树立各种各样的刻碑,既有信众礼佛供奉的经碑,也有记录各种仁人善事的功德碑。
一些过往在汴州境内担任官职的官员,有的政绩出众,也被民众自发的刻碑于此以作瞻仰纪念。
源复最初来到汴州的时候,也曾应邀前来游览相国寺的碑林,当时还不乏畅想自己在任其结束之后会获得州人怎样的评价,能不能有幸也留碑此中。
此番再来相国寺,他却再没有了这样的心情,而是满怀焦虑的喝令州卒和寺中的僧侣们将一座功德碑树立起来。这功德碑正是寺中所造,为惠妃纪事之碑。
“功德碑树起之后,还有什么样的诵经法事、时流聚会,全都尽快操持起来,不必省俭!尔等僧徒专心用功,事毕后凡所耗用皆由州府付账!”
源复亲自监督着竖碑事宜,同时还一脸严肃的叮嘱此间的僧长们。
之前与张岱交涉无果,他心中便暗生不妙之感。而那小子果然做事不留情面,直接向朝廷进行控诉,甚至还向惠妃告状,而朝廷也很快便作出反应,派遣两路使者奔赴汴州加以调查。
源复自知眼下州事诸多不协,如果细致纠察一定会查出一些问题出来。
如果仅仅只是他对州事的处理不当,那么事情还可以在外朝进行辩论分讲,毕竟每个人对人对事的看法都不尽相同,他虽然在一些方面做得不够好,但在某一些方面却也可圈可点。
就算是论定有罪,他父亲也可以在外朝进行一些人事上的修补调度,可以让大事化小,最终落在他身上的问责也能尽量做到从轻发落。
更何况源复也并不认为他的做法有什么不妥,或许在力度和步骤方面稍可商榷,但在面对如今这种情况,换了其他人在他的位置上怕也不能做得多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