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笔下小说> 历史军事> 汉官> 第28章:乱世的意外【4.5K】(2/7)

第28章:乱世的意外【4.5K】(2/7)

根本还在于商贾本性贪利,绝大部分商贾都会隐瞒收入。

    故此元鼎三年(前114年)汉武帝在算缗令的基础上又延伸出告缗令。

    即鼓励告发算缗不实者,凡揭发属实,即没收被告者全部财产,并罚戍边一年,告发者奖给被没收财产的一半。

    结果此法果然好用,很快告缗遍天下,商贾中家以上几乎都被告发。

    武帝派遣御史和廷尉属官分批前往郡国清理处置告缗所没收的资产,得民财物以亿计,奴婢以千万数,各处的罚没田地大县能达数万亩,小县也有万亩左右。

    朝堂掌握的人力和物资的比重瞬间暴涨,长安对天下的控制迅速加强。

    说实在的,汉武帝对天下的这种掌控力光武帝刘秀看了都得流泪。

    没办法,实在太羡慕了,这才是“真皇帝”!

    但汉武帝这招的后遗症也十分严重,商贾中家以上大多都因此破产。

    关键是还对百姓民生造成了极大影响,导致“商者少,物贵”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国虽富,民未强。

    因为武帝将没收的缗钱除了填补财务漏洞和军费开支之外,并未让百姓获益。

    清丈田亩征收来的土地全分配了水衡、少府、太仆、大农等机构设置农官,分别经营没收的郡县土地。

    至于没收的奴婢也没有放还为民,而是用来饲养狗马禽兽和在官府担任杂役。

    朝堂掌握了极大资源,民间却没有受惠,这才导致算缗告缗未能延续。

    不过话又说回来,算缗令的失败,并不代表对巨商富贾征收财产锐的做法是错的,只是手段尚且需要斟酌而已。

    说来还得感谢中夏有记录历史的传统,导致后世的研究案例不要太多。

    荀攸熟读史书,往日便没少就这些事情与家中长辈、亲友讨论。

    此刻提起前汉臭名昭著的“告缗令”,他反而颇为欣赏道:

    “治大国若烹小鲜,此令过于急躁求成,否则不失为善政。”

    “譬如眼下,此令可与义仓结合,富商巨贾若隐匿财物,可允当地乡里百姓告缗,所得谷物俱入当地义仓而非告者,以做荒年赈灾之用,不失为两全其美。”

    见他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