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章 三月之期,这可是大手笔啊(二合一)(4/9)
看之外。
63军和38军的人,都在一张一张的翻阅。
陈默看完都过去四十多分钟了,其他人,才长出一口气,纷纷放下手中的文件。
负责主持会议的政委何金平,看到众人的动作后,他笑着正了正身子道:“这次麻烦军区的同志,专程跑一趟。”
“电话里没办法说的太明白,既然大家都看过手中的文件了,我多啰嗦几句。”
“为确保接下来,有关信息化作战实验的推进,陈默同志提出建设培训基地,先从兵源入手。”
“京都军区的首长也明确表态,只看最后的结果,眼下可以说是万事俱备,有关这个培训基地的建设位置,以及兵源接纳问题。”
“老陶,老王,你们俩人可别藏私啊。”
“有什么好的建议,可以提出来,大家共同研讨。”
闻言,陶瑞昌笑了笑没有急着表态,他提前去找过陈默,知道这个培训基地建设,对军区都有哪些影响。
所以他并不着急。
可别以为陶瑞昌那种做法,太过小肚鸡肠,不就是一个培训基地嘛,犯不着这么谨慎。
不要忘了,这信息化实验又不是一次两次了。
这回还牵扯到装甲单位,63军的装甲旅从1998年七月份,28军的装甲单位过来后,就被撤编。
如今只剩一个装甲七旅,万一这次实验又不成,上面会把责任推给学院嘛?
那显然不太可能。
大概率会认为是实验单位的问题,目前正处于装甲减员30万人,节源开支的节骨眼。
一旦实验失败,搞不好上面能把装甲七旅都给撤掉,大裁军时期,没有什么不可能。
就算实验以培训基地的形式展开,不再牵扯一整个单位。
可兵源还是从装甲单位抽选,基地建在哪个军区,哪个军区就要负责一切后勤。
若是实验成了,皆大欢喜,可若是不成呢?
由不得陶老头不谨慎啊。
陈默所说的经过培训后,基层连队战斗力至少可以提升30%,这确实诱人。
问题是,代价太大了啊。
陶瑞昌不表态,那是因为他政工出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