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2章 必然之事(3/4)
很高。只要不是打仗、白刃相搏,孔融就不怕袁绍、袁术,更别说曹操。哪怕袁隗复生,孔融也不会正眼看他。应劭的行动失败,他只是想抢先获得天子的赦免诏书,造成既定事实,让赵基、吕布无法对曹操发难。辞别天子后,应劭返回家宅,立刻整理这段时间誊抄记录的各种汉官仪表、奏疏格式,以及各种判案时可以参考的经典判例。朝廷东迁时遗失了太多的典籍,就连廷议、朝议时的礼仪规矩都掰扯不清。应劭入朝,就是来补充这些的。感觉自己的军事才能更受赵基的猜忌,赵基回师许都后肯定会想办法弄他,应劭整理好原稿,派人给陈纪送一封信,随即一刻也不耽误,就出走许都,投奔刘表去了。曹操委托他的事情,他也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尽力给办了,只是没办成。反正袁绍那里是不方便去了,还不如去投靠刘表。同样收到信的还有辅国将军伏完,他收到的是曹操的亲笔信。信中曹操声讨赵基、吕布擅权之害,希望伏完能拉他一把。伏完出面的话,极有可能说服天子。伏完也有这个信心,只是他不想得罪赵基。现在他越来越重视与赵氏的婚约,这种时候如果去坏赵基的事情,赵基一气之下另娶正妻,到时候总不能厚着脸皮将女儿硬塞过去。伏完此刻也不能找其他儿子讨论,就问跟随在身边的老乡、侧室夫人的弟弟樊普:“今曹建德举兵南下,畏惧元嗣威势。遣使委书于我,欲求天子赦免诏书。若是如此,他愿领兵在外,与我互为声援。”有曹操在外,伏完腰杆子也能硬一些。东迁之际,朝廷虽然历经坎坷磨难,可对伏完个人来说,是他个人权力最大的时刻。现在还时不时的会陷入回忆,生出种种懊悔。实在是留恋那种被天子委以重任的成就感,现在虽然仪同三司,可说话没人听,前后对比,失落感更强烈了。樊普看了曹操的书信,立刻就说:“不妥,曹操连生父都能背弃,又怎么会遵守诺言?他若践约,兄长又奈何不得他。若是声讨此人,反倒会受世人耻笑。”见伏完神情不快,樊普又说:“大司马乃兄长的正女婿,岂能因外人之故,而伤至亲?论关系远近,兄长比之大将军,更亲近于大司马。如今以弟愚陋之见,不仅要拒绝曹操,还要防止大将军坏大司马之事。”伏完听了沉眉抚须,眯眼思考,重新衡量自己与赵基的关系。片刻后,伏完就说:“不,你立刻持我书信去见元嗣,询问元嗣的意见。”